天天影视综合久久|制服丝袜在线精品|av大片无码专区|狠狠爱丁香色五月|高潮舒服亚洲国产|日韩精品一区三区|天天干视频爱爱视频毛片|av导航在线大全|日韩人妻一级毛片|性调教视频网站入口

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

時間:2025-06-18 15:46:13 曉映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
  • 相關推薦

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(通用16篇)

  作為一位優(yōu)秀的人民教師,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恰當?shù)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,調(diào)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?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(通用16篇)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
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(通用16篇)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

  教材分析:

 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、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!稕鲋菰~》寫的是邊塞的荒涼,《浪淘沙》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,流程較長。了解詩歌的大意,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,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。

  教學目標:

  1.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背誦課文。

  2.了解詩歌的大意,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。

  3.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。

  關鍵處處理:

  利用教學課件,直觀演示,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。有感情地朗讀、讀出古詩的`韻律,加深理解。

  課時安排:

  二課時

  教學準備:

  教師:錄音機、磁帶、課文插圖等。

  學生:按要求預習課文,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。

  第一課時

  教學內(nèi)容:

  學習《涼州詞》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導入新課:

 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,同長江的熱情、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、悲涼。從古到今,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,這節(jié)課,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。

  二、學習《涼州詞》。

  1.簡介作者王之渙。

  2.解釋題目。

  3.初讀課文。播放錄音,范讀。自由練讀,指名朗讀,分男女生朗讀。

  4.理解詩意。

  (1)分小組合作學習,根據(jù)查閱的有關資料,理解詩意。

  (2)全班交流,結(jié)合學生的交流,引導學生理解詩意。

  5.想意境,悟詩情。

  (1)自由讀詩歌,思考: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?

 。2)指生讀詩并交流。結(jié)合學生的交流,引導學生體會到: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、玉門關的荒涼,表達了作者的孤獨、悲涼的心情。

  6.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。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。

  7.練習背誦。先自由練習背誦,再指名背誦。

  三、誦詩會。

 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,你們也一定行!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。

  第二課時

  教學內(nèi)容:

  教學《浪淘沙》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背誦《涼州詞》

  1.指名背誦。

  2.全班集體背誦。

  二、學習《浪淘沙》。

  1.初讀課文。播放錄音,范讀。自由練讀,指名朗讀,分男女生朗讀。

  2.理解詩意。

 。1)分小組合作學習,根據(jù)查閱的有關資料,理解詩意。

 。2)全班交流,結(jié)合學生的交流,引導學生理解詩意。

  3.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。1)再讀詩歌,思考: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。你是怎樣體會到的?

 。2)討論交流,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4.有感情地誦讀詩歌,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,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5.練習背誦。先自由練習背誦,再指名背誦。

  四、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。

  1.自讀詩歌,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?

  2.小組討論后,全班交流,結(jié)合詩句具體談。

  五、填寫"我的視角"。

  1.閱讀丁丁、冬冬的視角,自讀課文,填寫"我的視角"。

  2.先小組交流,再指名全班交流。

  六、配樂朗誦詩歌。

  七、課時小結(jié)。

  作業(yè)設計:

  1.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。

  2.預習下一篇課文。

  板書設計:

  涼州詞 浪淘沙

  孤獨 蜿蜒曲折

  荒涼 流程長

  同情 激奮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2

  [教學目標]

  1、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。

  2、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,想想使中所描繪的畫面。

  3.品讀體會課文,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、抒發(fā)情感的方法。

  4、理解詩句含義,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[教學重點]

  1、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。

  2、品讀體會課文,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、抒發(fā)情感的方法。

  [課時安排]

  2課時

  [教學準備]

  幻燈片

  [教學過程]

  第一課時

  一、走近作者

  1.組織交流作者的資料

 。ò鍟n題及作者)王昌齡的詩歌創(chuàng)作。王昌齡工七絕,堪與李白爭勝。清人葉燮《原詩》云:七言絕句,古今推李白、王昌齡。李俊爽,王含蓄。王昌齡的詩歌有邊塞詩,宮怨、閨情詩,送別詩等。其邊塞詩講究立意構(gòu)思,風格蒼涼悲壯,清剛勁健,帶有透視歷史的厚重感;宮怨、閨情詩善于細節(jié)描寫、心理刻劃和藝術概括?傮w來看,王昌齡的詩意境高遠而情致深長,語言婉曲含蓄,風格偏于清逸明麗,纏綿婉轉(zhuǎn)。

  2.教師出示幻燈片

  二、練習朗讀古詩

  1.組間巡視,隨機指導。

  2.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匯報(指名讀、同桌間合作讀、齊讀)

  三、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

  1.組織學生通過和聯(lián)系上下文來理解古詩的意思。

  2.引導學生思考:這段話主要講的是什么?

  3.組織學生小組討論:作者怎樣把自己的意思講清楚的?

 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

  《從軍行》組詩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.邊塞詩,共有七首。這一首,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(xiāng)思親的深摯感情。這首小詩,筆法簡潔而富蘊意,寫法上很有特色。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系。前三句敘事,描寫環(huán)境,采用了層層深入、反復渲染的手法,創(chuàng)造氣氛,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,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,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。烽火城西,一下子就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;募诺脑,四顧蒼茫,只有這座百尺高樓,這種環(huán)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齡善于運用層層深入的手法,反復渲染環(huán)境氣氛,為突出主題而服務。詩歌由背景寫到人物,由所見寫到所聞,由外在行動寫到內(nèi)心世界,層轉(zhuǎn)層深。正如陸時雍所言:昌齡作絕句往往襞積其意,故覺其情之深長,而辭之飽決也。法不與眾同。

  四、指導品讀課文,讓學生體會著讀一讀

  1.學生有感情讀課文

  2.個人讀-自愿讀-齊讀

  五、指導學生背誦

  1、學生默背,準備參加比賽

  2、全班一起背誦

  六.課外延伸

  教師用幻燈出示,組織學生閱讀積累。

  第二課時

  一、復習鞏固

  組織學生背誦《從軍行》。

  二、學習新課

  1.導語:出聲地讀一讀古詩《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》,看一看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?組織學生匯報針對這首古詩你都了解了什么?(教師相映出示幻燈)

  2.組織學生體會著讀一讀

  3.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意

  4.你們還有哪些地方講不通。

  潤州:州名,在今江蘇鎮(zhèn)江市。行營:主將出征駐扎之地。

  事鼓鼙:從事軍務。金陵: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,但唐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,這里即指潤州。楚:古代楚國,現(xiàn)代的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。

  5.教師幻燈出示有關典故的資料

  6.小組內(nèi)討論詩的大意

  7.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(感情激昂、充滿豪情)

  8.組織學生背誦。

  三、課外延伸(出示幻燈片)

  四、作業(yè)

  預習下一課(自學生字、讀通古詩、查閱資料)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3

  一、教材分析:

  《江南春》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。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,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。作者在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,也慨嘆南朝的覆亡,寄托了諷喻之意。

  二、教學要求:

  1、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。

  2、小組合作,借助注釋,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。

  3、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,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,培養(yǎng)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。

  三、教學重難點:

  教學重點:

  1、通過誦讀,理解詩句的含義,體會詩歌的意境,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。

  教學難點:

  1、誦讀古詩,體會作者從聽覺、觸覺、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。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象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'方法。

  四、教學時間:

  一課時

  五、教學過程:

  一、誦讀引入

  1、指名背誦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。

  2、引出詩題《江南春》

  二、自學古詩,整體感知

  1、介紹作者杜牧

  2、學生自由誦讀古詩。

  要求:

  (1)讀準字音,注意節(jié)奏。

 。2)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,畫出不理解的詞句。

  3、檢查學習效果

  (1)指名朗讀,集體正音。

 。2)分組讀。然后齊讀全詩,注意停頓。

  4、教師范讀

  5、再讀古詩,結(jié)合旁邊的注釋,理解詞語或詩句的意思。

  6、學生交流收獲,提出不懂的地方。

  三、自由誦讀,體會詩意

 。ㄒ唬┣皟尚

  1、學生自由誦讀古詩,想想“鶯啼”、“綠映紅”、“水村”、“山郭”、“酒旗”的意思。

  2、學生交流對詞語的理解。

  3、理解“千里”是虛指,在這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(qū)。

  4、理解第一句詩的意思。

 。ǘ┖髢尚

  1、提問:詩歌的后兩行描寫什么呢?

  2、學生默讀后兩行詩,體會一下抒發(fā)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

  3、小組交流(抒發(fā)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)

  4、集體交流

  5、教師小結(jié):南朝統(tǒng)治者迷信佛教,廣建佛寺,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,永保江山穩(wěn)固?墒菚r移世易,當年的許許多多的寺廟,有多少樓臺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?

  (三)帶著理解,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。

  四、合作交流、品味意境。

  小組交流:這首詩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?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畫面?

  五、拓展延伸

  師: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(jié),讓我們一起來咱們春天吧!看屏幕齊讀古詩:

  春日

  [宋] 朱熹

  勝日尋芳泗水濱,無邊光景一時新。

  等閑識得東風面,萬紫千紅總是春。

  六、作業(yè)

  背誦《江南春》

  板書設計

  江南春

  杜牧(唐)

  江南美

  寺廟多  憂國憂民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4

  第一課時

  教學內(nèi)容:學習古詩《示兒》

  《示兒》是陸游的絕筆。《示兒》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、統(tǒng)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。

  一、教學目標

  1、理解詩句意思,體會詩人的情感。

  2、掌握動腦、動口、動手的讀書方法,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。

  3、學會本課生字。

  4、由感情的朗讀課文,背誦并默寫課文。

  二、教學時間:2課時

  三、教學重點、難點

  1、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、動口、動手的讀書方法。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,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(nèi)容。課堂上要啟發(fā)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(nèi)容,體會詩人的情感。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。要動手查找字典,在重點字詞旁作注釋,寫寫自己的理解、體會。更要動口回答問題,出聲朗讀,背誦課文等。

  2、古詩四首在內(nèi)容和情感上都有難點,教學時要抓住前后詩句的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。應從理解內(nèi)容入手,進一步體會詩人情懷,并指導朗讀和背誦。

  四、教學過程

  初讀課文

  1、邊讀詩句,邊看注釋。

  2、把不懂得詩句畫出來。

 。ㄒ唬┲笇Ю首x

  1、學生自由讀課文。要求:讀懂字音,注意停頓。

  2、老師范讀,學生再練習。

  3、指名讀。

  4、逐句講解: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,老師糾正。

  (二)過程

  1、介紹作者、背景。

  陸游:南宋愛國詩人,一生堅持抗戰(zhàn),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,立志要為國家獻身。青年時期,他讀兵書,學武藝,為參加收復祖國河山,抵御敵人做好了準備。中年以后,他在任職期間,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國的主張和建議,但從來不被采納,反遭到迫害,最后被朝廷免職,晚年過著貧苦的生活。他回鄉(xiāng)后,一直憂國憂民,時刻不忘收復中原,洗雪國家恥辱,揮筆寫下了大量的`愛國主義詩歌,對鼓舞人民抗戰(zhàn)的斗志起著積極的作用。他臨終念念不忘的不是個人生死,而是祖國領土的完整。

  《示兒》是陸游的絕筆。示兒:給兒子們看。詩人懷著至死不見中原統(tǒng)一的遺憾,借對兒子遺囑敘述了自己一生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心。

  2、逐句講解:

 、偎廊ピf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。只是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(tǒng)一而感到悲傷。

 、谕鯉煴倍ㄖ性眨壹罒o忘告乃翁。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,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,不要忘記(把這件事情)告訴你們的父親。

  3、默讀《示兒》,想想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。

  ①畫句子。(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)

  ②體會情感:《示兒》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、統(tǒng)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。

  4、練習背誦、

 、僖宰x激情,以讀悟文。

  引導學生們弄清全詩的意思,詩句之間的聯(lián)系后,抓住重點詞、句的理解,讀議結(jié)合,以讀激情,以情捂文,使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(nèi)心世界,水到渠成的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。

  下面咱們繼續(xù)學習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5

  一、素質(zhì)教育目標

  (-)知識教學點

  1.學會本課生字詞,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,理解每句詩的意思。

  2.能結(jié)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。ǘ┠芰τ柧汓c

  背誦課文并默寫一首古詩,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。

  (三)德育滲透點

  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底蘊,激發(fā)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。體會青春易逝,時不再來,要勤奮求學的道理,克服嫉妒心理。

 。ㄋ模┟烙凉B透點

  培養(yǎng)學生珍惜美好年華,體味邊塞風光的壯美。

  二、學法引導

  (-)教師教法

  談話法,朗讀法。

 。ǘ⿲W生學法

  自學討論法。

  三、重點、難點、疑點及解決辦法

  (-)重點

  理解詩句的意思,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,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每一首詩。

  (二)難點

 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,引起心靈的共鳴。

  (三)解決辦法

  加強朗讀,以讀促理解,以讀促感悟。

  四、師生互動活動設計

 。ㄒ唬┙處熁顒釉O計

  1.從故事入手,激發(fā)學生興趣,同時交代時代背景,便于學生理解。

  2.啟發(fā)學生交流自學成果,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。

  3.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,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。

 。ǘ⿲W生活動設計

  1.自己查找資料,自學古詩,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。

  2.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,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。

  第一課時

  (一)導入新課

  1.“三國”以后,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,他有個弟弟叫曹植,十分有才干,曹丕十分妒忌,所以總想加害他。有一次,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,命令他在七步之內(nèi)作出一首詩,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。曹植又氣又恨,輕踱七步,吟出一首千古絕唱,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《七步詩》。

  2.教師范讀課文。

 。ǘ┙涣髯詫W情況,提出不懂的問題

  1.你理解了哪些詞句,說出來與大家共享。

  持:用來(教師強調(diào),與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樣。)

  羹: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狀食物。(這是古義,今天不太常用)

  漉:過濾。

  豉:這里指煮熟的豆子。

  以為:把……做成。(與今天意義不同)

  箕:豆秸

  釜:鍋

  泣:哭泣

  2.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。

  3.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,提出來。

 。ㄈw納學生問題,集體討論

  1.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?

 。ń處熞龑В航Y(jié)合當時的情況,想一想、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,指的又是什么,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。比如,“同根生”指什么,“相煎何太急”又指什么,聯(lián)系前邊想一想,“豆”和“箕”又指什么……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,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。)

  2.“汁”與后面的“泣”、“急”讀起來并不押的,而古詩對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。(教師直接講解: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變化引起的!爸痹诠糯x入聲,讀音與“泣”、“急”很相近。)

 。ㄋ模┓磸屠首x,體會感情

  1.教師范讀。

  2.學生練習期讀。

 。ㄎ澹w會寫法

  想一想,這首詩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。

  再想一想,這樣寫有什么好處。

 。┍痴b全詩,體會寫法,內(nèi)化感情。

 。ㄆ撸┎贾米鳂I(yè)

  背誦這首詩,向別人講述這首詩的意思和有關它的故事。

  第二課時

 。ǎ⿲W習《長歌行》

  1.導入新課。

  “行”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,我們曾經(jīng)學過那首詩?(背誦《古朗月行》)今天,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《長歌行》。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。

  2.交流自學結(jié)果。

 。╨)你理解了哪些詞句,說出來與大家共享。

  葵:一種蔬菜。(教師強調(diào),與今天的意思不一樣。)

  朝露:早晨的露水。

  日晞:露水被太陽曬干。

  陽春:溫暖的春天。

  德澤:恩澤,恩惠。

  秋節(jié):秋天。

  焜黃:草木枯黃。

  華:同“花”(這叫通假字,兩個字的意思在這里是一樣的。)

  百川:眾多的河流。

  復:再,又。

  徒:白白地。

 。2)說說每句詩的意思。

 。▓@中綠綠的葵菜葉上,早晨的露珠還在閃光?墒遣痪镁蜁惶枙窀傻。溫暖的春天廣布恩澤,世間萬物全都熠熠生輝。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,草木枯黃,花衰葉落。百川都奔涌向東,流入大海,什么時候能往西流呢?少壯的時候不知努力,年紀大了只能白白的`傷心。)

 。3)提出不懂的問題,相機點撥,指導學生解決。

  重點解決: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,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?

  這首詩與《七步詩》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?

  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?

  (4)你最喜歡哪些句子,讀一讀,說說為什么喜歡?

  3.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。

  (二)學習《出塞》

  1.讀課文,解題。

  塞:關塞,邊塞。你怎么理解題目?

  簡介作者王昌齡,唐代著名的詩人。字少伯,很有才華,曾中進士,擅長“七絕”,有“詩家夫子王江寧”之稱。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。

  2.教師范讀課文。

  3.交流自學體會。

  4.提出問題,教師歸納,集體解決。

 。╨)秦時明月漢時關:(學生理解不了。教師提示講解)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(“互文”),應當理解為“秦漢時的明月,秦漢時的關”。也就是說,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,自秦漢一來,一直如此。

 。2)萬里長征人未還;表面意思是,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。實際上是說,戰(zhàn)亂終年不止,遠征的戰(zhàn)士還沒有返回家園。

 。3)教師簡介“龍城”“飛將”“胡馬”“陰山”等詞語。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。

  5.體會詩的意境。

 。╨)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?(古代戰(zhàn)亂不斷發(fā)生,百姓苦不堪言;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,救百姓于水火;這首詩意境深遠,言少意多。)

  (2)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?

  6.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,體會作者渴望出現(xiàn)英勇善戰(zhàn),體恤士卒的將帥,鞏固邊防的心情。

  (三)布置作業(yè)

  背誦兩首古詩,默寫《出塞》。

  附:板書設計

  長歌行

  葵露待日

  百川不西歸

 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

  出塞

  秦時明月漢時關(以景抒情)

  但使……不叫(聯(lián)想言志)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6

  學習目標:

  1、會認7個字,會寫9個字。

  2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背誦課文,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;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、熱愛生活的情感。

  3、有背誦古詩的興趣。

  教學重點難點:

  1、重點:認字、寫字。朗讀背誦古詩。

  2、難點:體會古詩蘊含的`情感;“籬、疏”的識記,“追、燒”的書寫。

  教學準備:

  投影儀、卡片

  課時安排:

  2課時

  第一課時

  學習目標:

  1、會認個字,會寫個字。

  2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《小草》,背誦課文,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談話導入

  1、師: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小草?小草在一年當中有什么變化?

  2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草的古詩。

 。ò鍟n題,齊讀課題。介紹作者)

  3、看古詩課件,初步感知。

  二、自主學習

  1、按照自學方法四步驟預習古詩。

  2、檢查自學情況。

  ◎個別讀,正音。

  ◎個別讀,比比誰讀準、讀通、讀順了。

  ◎齊讀

  ◎組內(nèi)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。

  三、朗讀感悟

  1、全班交流自己對古詩的感悟,教師適當引導點撥。

  ◎如:“離離”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,說說草長得怎么樣?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長得很茂盛。

  ◎如“歲”,可問學生幾歲了,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(xiàn)在幾年就隨幾歲,一歲就是一年。

  ◎“枯、榮”是一對反義詞,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“枯”什么時候是“榮”?

  ◎“盡”可用箭筆畫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。

  2、朗讀指導

  3、情境背誦

  我們來做個游戲,你放學回家把這首古詩背給家人聽,我們一起來演一演。

  ◎師生情境表演

  ◎生生之間互演。

  ◎齊背古詩

  4、小結(jié)

  四、比賽背誦

  五、指導書寫

  1、觀察字型及結(jié)構(gòu)特點。

  2自主試寫“未、店、枯、榮、菜”,評價再寫

  3、教師指導書寫“追、燒”。

  教學后記:

  第二課時

  學習目標:

  1、會認個字,會寫個字。

  2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《宿新市徐公店》,背誦課文,體會詩人熱愛春天、熱愛生活的情感。

  3、有背誦古詩的興趣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復習檢查

  1、認讀詞語枯木逢春枯樹光榮

  2、聽寫:未來追趕枯樹燒火光榮洗菜青菜店門

  3、背誦古詩《草》

  4、我們接著來學習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《宿新市徐公店》。介紹楊萬里。

  二、自由朗讀

  1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,讀通詩句。

  2、圈出不懂的詞語,試著自讀自悟。

  三、小組朗讀

  1、個別讀,正音。

  2、個別讀,比比誰讀得好。

  3、小組齊讀。

  4、組內(nèi)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。(如:疏疏、未、走等詞語的理解)

  四、小組賽讀

  1、認讀生字住宿徐徐籬笆稀疏未來

  2、賽讀古詩(師讀——生讀——小組讀)

  五、暢談發(fā)現(xiàn)

  1、你對暮春時節(jié)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(fā)現(xiàn)?

  2、你對春天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?

  3、小結(jié):春光無限好,春天具有無窮的樂趣!

  六、比賽背誦

  七、指導書寫

  1、觀察字型及結(jié)構(gòu)特點。

  2、教師指導書寫“徐、宿”。

  3、學生抄寫生字。

  八、遷移使用,拓展想象讀了《宿新市徐公店》,看了插圖,我能編個故事。教師作業(yè)布置: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7

  一、教學要求:

  1.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背誦課文。

  2.學會本課生字,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。

  3.能聯(lián)系課文內(nèi)容理解詩句的意思,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。

  4.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,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(nóng)村兒童生活的情趣,激發(fā)熱愛大自然、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。

  二、教學重、難點:

  1.能理解詩句意思,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。

  2.體會大自然的`美好,感受詩中所蘊涵的感情,并在朗讀中有所表現(xiàn)。

  三、教學時間:

  兩課時

  四、分課時設計:

  第一課時

  一、課時目標:

  1.學會本課生字,能借助工具書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。

  2.聯(lián)系課文內(nèi)容體會《村居》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,激發(fā)熱愛自然的情感。

  3.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古詩。

  二、課時重難點:

  1體會詩歌描繪的情景。

  2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古詩

  三、教學用具:

  小黑板、掛圖、范讀磁帶

  四、教學過程

  教學過程

  自我加減

  一、回憶導入,加強聯(lián)系

  1.同學們,我們學過很多描寫春天的詩歌,你能背出幾首呢?

  2.今天,我們要學習的兩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都是描寫春天的景色的。

  揭示課題:《村居》,全班齊讀。

  二、初讀課文,讀準讀通

  1.解釋詩題:村居:在鄉(xiāng)村居住。

  2.介紹詩人:高鼎,清朝人,善于描寫自然景色。

  3.自讀全詩,要求讀通順、流利,不讀錯讀破。

  4.檢查初讀效果:

 。1)字:鶯ying拂fu趁chen籬li

  教學過程

  (2)書寫指導:你認為哪個字難寫,應該怎樣寫好。教師范寫,學生仿寫。

 。3)指名讀,正音。

  三、自學古詩,解詞釋疑

  1.小組討論:詩歌主要寫了哪個季節(jié)的什么景色?

  (早春二月,田野景色,兒童放風箏)

  2.互助學習,理解詩中詞義。

  3.匯報,全班共同掌握:

  草長鶯飛:青草生長,黃鶯飛翔。

  拂:飄拂,掠過。

  堤:堤岸。

  醉春煙:陶醉在大好春光里。

  紙鳶:紙做的風箏。

  3.我們理解了這些詞的意思,你能將它們代入到詩中,說說詩句的意思嗎?自己小聲說

  4.指名匯報,全班補充

  農(nóng)歷二月,地面青草生長,空中黃鶯飛翔,堤岸上楊柳飄拂,仿佛也陶醉在大好春光里。孩子們放學回來天色還早,趕忙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,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。

  5.帶著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再朗讀全文,讀出感情。

  四、體會詩情

  1.你能想象出這首詩所描繪的畫面嗎,輕聲讀一讀,在頭腦里想象,和你的同桌說一說。

  3.作者描寫的這種情景,你經(jīng)歷過嗎,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,請將這種愉悅、快樂的感情放入詩中,試著背一背。

  四、小練習:

  比一比,看誰能又快又正確地將《村居》背誦出來。

  評一評,誰的背誦最好。

  五、作業(yè)設計:

  1.改編《村居》,加入自己的想象,寫一個小故事。

  2.背誦并默寫《村居》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8

  教學目標:

  1、運用學習古詩《石灰吟》的方法學習《墨梅》這一首古詩,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,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2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、背誦這一首古詩。

  教學重難點:

  1、朗讀、背誦古詩。

  2、通過學習古詩,體會詩人借墨梅為喻,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身上鄙視流俗、貞節(jié)自守的高尚情操。

  教學準備:ppt

  教學過程:

  前五:

  1、默寫《石灰吟》。

  2、說出“千錘萬擊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閑。”這一詩句中“若等閑”的意思以及這一句詩的意思。

  3、“竹石”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!笆摇钡奶匦耘c人_____精神相近。

  一、回憶《石灰吟》的學法,小結(jié)。

  1、學生回憶交流《石灰吟》的學習方法。

  2、小結(jié)板書:

  (1)讀通讀順,整體感知。

 。2)理解詩題,了解詩人。

 。3)逐字逐句,理解詩句。

 。4)說說詩意,整體把握。

  (5)看圖想象,品味意境。

  (6)朗讀背誦,深化印象。

  二、借助《石灰吟》的學法,自學《墨梅》

  1、學生自學。

  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,教師巡視指導。

  注意先獨立自學,遇到不懂的問題作好標記,然后在小組內(nèi)討論,互相幫助。

  2、學生交流,教師適時點撥。

 。1)指名朗讀,讀通讀好,特別是注意節(jié)奏、韻律。

  (2)指名介紹詩人王冕。

  (3)理解字詞:

  吾:我。    洗硯池: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。

  池頭:池邊! 洌哼@里指梅樹。

  夸:夸贊!  ∏鍤猓呵逑阒畾狻! ∏ぃ禾斓亍

 。4)指名說說詩意。

 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,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(xiàn)出淡淡的墨痕。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,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。

 。5)看圖想象:作者畫的'梅花有什么特點?他只要讓梅花的清香彌留在宇宙之間,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?

  (6)朗讀體會

  用自豪、高亢的語調(diào)反映出詩人的堅貞、純潔。

  教師范讀,自由練讀,集體朗讀。

  3、背誦。

  三、歸納總結(jié)。

  1、這篇課文中的兩首古詩,都是明寫什么,暗寫什么?

  2、其共同特點都用物的什么特點贊美人的什么?

  四、拓展補充:

  1、想一想,你還知道哪些詠梅的古詩、詞?

  2、學生交流。

  3、出示,讀讀背背。

  梅花? 墻角數(shù)枝梅,凌寒獨自開。遙知不是雪,為友暗香來!醢彩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9

  教材分析

  一、背景知識

  1.《贈汪倫》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作。天寶十四年(755)李白從秋浦(今安徽貴池)前往涇縣(今屬安徽)游桃花渣,當?shù)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ER走時,汪倫又來送行。李白因此十分感動,便寫下了這首詩,贈送給好友汪倫。

  2.《題臨安邸》作者是南宋臨安人林升。這是一首題寫在臨安旅店墻壁上的詩,它描述了詩人在杭州的所見所聞及所感,諷刺和揭露了南宋統(tǒng)治者只顧游山玩水,醉生夢死,忘記了山河破碎的恥辱,將收復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腦后的可恥行徑。

  3.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》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作。這首詩充分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,對淪陷區(qū)老百姓的同情與對茍且偷安的南宋統(tǒng)治者的憤慨。

  4.在前幾冊里,學生已學過許多五言詩、七言詩,對學習古詩已有一定的基礎。教師要培養(yǎng)學生對照注釋自己閱讀古詩的能力。

  二、教學目標

  1.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,憂國憂民,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。

  2.學會本課3個生字,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6個帶點詞的確切意思,并能正確理解詩句。

  3.理解陸游在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》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4.能正確地背誦和默寫3首古詩。

  三、重點與難點

  重點: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,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。

  難點:理解陸游在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》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教案實例

  一、教學準備:錄音、燈片。

  二、教學時間:2課時。

  第1課時

 。ㄒ唬┙虒W目標

  1.理解《贈汪倫》和《題臨安邸》兩首詩的內(nèi)容和思想感情。

  2.解釋有關詞語和詩句。

  3.練習朗讀,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。

 。ǘ┙虒W過程

  1.回憶學法,揭示課題。

 。1)回憶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,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。出示學法:

  理解課題,認識作者;解釋字詞,講說詩意;

  聯(lián)系實際,發(fā)揮想象;感情朗讀,體會詩境。

 。2)揭題。今天我們繼續(xù)運用上述方法來學習三首詩,要以學生自學為主。

  2.指導學生《贈汪倫》。

 。1)理解課題,簡介李白及有關本詩的故事。

  (2)聽錄音,初知內(nèi)容。

 。3)解釋字詞,說說詩意。

 、賹W生自由讀古詩,看注釋理解,并提出不懂的地方。

 、跈z查自學情況,抽讀古詩。

 、壑鹁淅斫。

  理解第1句!皩⒂小笔鞘裁匆馑?學生試答后,教師講述:我很快就要坐船離開這里了。

  理解第2句。“踏歌”是什么意思?學生試答后,教師講述:忽燃聽到岸上有人用腳步打著節(jié)拍,邊走邊唱的聲音。

  這兩句主要寫什么?(主要是敘事,展示一幅離別送行的`畫面。)

  理解第3句!扒С摺笔翘撝福瑯O言潭水之深,是夸張的說法。

  理解第4句!安患啊笔鞘裁匆馑迹繉W生試答后,教師講述;雖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,卻比不上汪倫為我送行的情誼深。

  這兩句詩用桃花潭來比喻汪倫的感情,以水深比喻情誼深。第3句詩用了夸張的寫法。

 。4)總結(jié)。

 、僬f說整首詩的意思。

 、谶@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?(珍視友情。)

 、郾痴b這首詩。

  3.指導學習《題臨安邸》。

 。1)理解課題,簡介詩人及有關的背景知識。

 。2)聽錄音,初知內(nèi)容。

 。3)解釋字詞,說說詩意。

 、賹W生自由讀古詩,看注釋理解,并提出不懂的地方。

 、跈z查自學情況,抽讀古詩。

 、壑鹁淅斫狻

  理解第1、2句!靶荨笔鞘裁匆馑迹繉W生試答后,教師講述:青山之外還有青山,高樓之外還有高樓,那些統(tǒng)冶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、尋歡作樂的生活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?

  看圖幫助理解詩句含義。

  理解第3句。“暖風”、“熏”、“醉”是什么意思?學生試答后,教師講述: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終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。

  理解第4句!爸薄笔鞘裁匆馑迹繉W生試答后,教師講述:那些統(tǒng)治者簡直把這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老家汴州了,忘記了故都汴州,忘記了被異族侵占的半壁江山。

 。4)總結(jié)。

 、僬f說整首詩的意思。

 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?(憂國憂民,諷刺南宋統(tǒng)冶者只顧游山玩水,醉生夢死,忘記了山河破碎的恥辱,將收復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腦后的可恥行徑。)

  ③背誦這首詩。

  4.布置作業(yè)。

 。1)完成作業(yè)本1、2、4(1)(2)、5(1)(2)(4)。

 。2)背誦這兩句詩,并準備默寫。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0

  教學目的:

 。保莆丈中略~,理解詩句的意思,體會詩的意境,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、背誦、默寫這兩首古詩。

 。玻谜n文中所運用的借景抒情、敘事抒情的方法。

  教學重點、難點:

  理解詩句的意思,體會詩的意境。在《馬》詩中著重體會詩人是如何以馬自喻,借馬抒懷的。

  課前準備:

  二框投影片、一段音樂

  教學時間:

  一課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.激趣

 。保瑢W們,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,歷史上出現(xiàn)了許多偉大的詩人。今天,我們一起學習21課《古詩三首》。這三首都是唐詩。唐詩,是中國詩的高峰。這節(jié)課我們學習其中兩首。它們都是五言詩。(板書:五言詩)詩的內(nèi)容都與將士的戎馬生涯有關。

 。玻銈円郧笆窃趺磳W古詩的呢?(指名說)(我們不僅要理解詩意,體會詩的意境,還要知道詩人是通過哪些字詞來表現(xiàn)這個意境的。)

  二.學習第一首《馬》詩

 。保喗樽髡呃钯R

  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《馬》,這是唐代杰出的青年詩人李賀所作,李賀從小才華出眾,卻一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,終日悶悶不樂,憂傷激憤,只活了二十七歲。他生前泄了許多優(yōu)秀的詩篇,其中他寫下了一組以馬為題材的組詩二十三首。今天我們所寫的《馬》是其中的一首,詩人是借什么來抒發(fā)自己怎樣的情懷呢?

  (出示填空)《馬》這首詩詩人是借_______(馬自喻),抒發(fā)自己_________(想做一番大事業(yè))的情懷。

 。玻畮煼侗.先聽老師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。

 。常畬W生自由讀.要求讀準燕(yan)、絡(luo)的字音,讀通詩句。

  指名讀

  4.理解前兩行的.詞語。

  我們先看前兩行詩句:

  ①這里的“大漠”是什么意思?(廣闊的沙漠,這里指北方的原野。)

  還可以說怎樣的沙漠?(無邊無際、一望無垠、一望無邊)

  “燕山”是指什么?

 、凇按竽橙缪钡摹吧橙缪笔鞘裁匆馑?

  “燕山月似鉤”的“月似鉤”又是什么意思?

  “鉤”是什么意思?

  ③這兩行用了什么修辭方法?我們可以從____看出,意思是____。

 、苌呈念伾屈S的,為什么說是“沙如雪”呢?你能聯(lián)系上下詩句來理解嗎?

  因此,我們在譯釋古詩的時候,習慣上總把原因說在前,結(jié)果說在后。

 。担l來試著解釋一下。(請一兩位同學)

 。叮@兩行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(板書:景)呢?(映示燈片)請同學們讀讀詩句看看畫面,用自己的話來說說。月兒、群山、沙石怎么樣?面對此景,詩人好像看到了什么?聽到了什么?(復片,復上馬)

 。罚氉x。這是一幅供馬馳騁的廣闊原野圖,我們讀的時候,要注意語氣舒緩些。

 。福畯V闊壯美的北方原野給馬提供了一個可以奮起奔騰的環(huán)境,這使詩人想到什么,抒發(fā)了怎樣的感情呢?(板書:情)齊讀后兩行。

  9.提出不理解的字、詞,進行必要的點撥。

 、俳?絡腦?

 、跒槭裁匆洹敖鸾j腦”?(提示:俗話說好馬配好鞍)

 、塾袥]有配上?從哪個詞看出?“何當”是什么意思?

 、堋白摺笔鞘裁匆馑?駿馬跑,我們可以說什么?

  10.誰能連起來說說后兩行詩句的意思。

  11.縱橫大漠,快踏清秋,在廣闊無邊的天地里自由馳騁,這是馬的愿望。寫這兩句詩人僅僅是抒發(fā)馬的愿望嗎?作者由馬想到了人,想到了自己,作者借馬抒發(fā)了自己什么情懷呢?

  12.練讀。

  ①讀這兩行詩時要把詩人渴望能在原野上縱橫馳騁一樣,施展才能,為國建功立業(yè)的感情表達出來。語氣上與前兩行詩有什么不同?

 、谟靡蓡柕恼Z氣讀出迫切、激憤的心情。(個別讀-齊讀)

  13.齊讀。全體起立。

  14.配樂背誦。

  為了把詩的意境體會得更好,下面請同學們看著畫面,聽著音樂,把這首詩吟誦一遍。

  三、學習第二首《塞下曲》。

  1.過渡。(揭示寫法)

  李賀的《馬》詩借景抒情(板書:借景抒情)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很多的啟示。我們學習的時候,運用了抓關鍵詞語理解詩意,通過想象體會意境的方法。

 。玻翌}、解題

  下面,我們就用這個方法學習另一首通過敘事來抒情的古詩,題目叫《塞下曲》。(板書:敘事抒情)“塞”,指什么地方?古時把長城以北的地方稱塞外!叭虑,曲名,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的詩歌。

  3.簡介作者。

  《塞下曲》的作者是唐朝的盧綸,他七歲就能寫詩,也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。在《塞下曲》這首詩中,詩人為我們描述了一則發(fā)生在邊關的精彩傳說故事。

  4.這是個什么故事呢?又抒發(fā)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呢?

  (出示填空)《塞下曲》敘述了___________,抒發(fā)了___________。

  指名讀全詩。

 。担~語質(zhì)疑。在預習中,你們理解了哪些詞語?學生自由說。

 。叮瑢W們預習的很認真。詩句里詞語的意思都懂了,能不能把這些意思串起來講講詩句的意思,誰來說第1、2行,第3、4行呢?

  7.這首敘事抒情的詩,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?(指名敘述)

  提示:哪一行說的是故事的起因?哪里是經(jīng)過?結(jié)果?

 。福@首五言詩僅用了二十個字就向我們凝煉、生動地描繪了一則精彩的傳說故事,李廣將軍的形象栩栩如生。詩中有些字用得特別好,我們來欣賞欣賞。同學們,先把第1行詩讀一下。

 、俚谝恍性娋渲,哪一個詞最能體現(xiàn)當時的場面、氣氛?(驚)

  從這個“驚”字上,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場面和氣氛嗎?

  讀第一行,讀出緊張的氣氛。

  ②下面幾行,各抓哪一個詞?

  a.為什么抓“引”?

  (提示:表現(xiàn)了李將軍的什么?)

  讀的時候,要注意讀出李將軍英姿勇猛的形象。

  b.“沒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?

  那么,你能想象一下,當將軍的手下找到這支箭時,會怎么說?學生自由說。

  來,我們就用這種驚訝、稱贊的語氣把第3、4行讀一讀。

 。梗R讀全詩,完成填空。

  敘述了_______________,抒發(fā)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。

  10.個別讀,齊讀;配樂背誦。(請同學們聽著音樂,有感情地吟誦一遍。)

  四、作業(yè):

  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,進一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,準備默寫。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1

  第二課時

  教學要求:

  1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、背誦《觀書有感》。

  2、能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,想象《觀書有感》描繪的景象。

  3、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,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,激發(fā)學生熱愛大自然,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。

  教學重點:

  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、背誦《觀書有感》。

  教學難點:

  能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,想象《觀書有感》描繪的景象。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復習。

  1、背誦《冬夜讀書示子聿》。

  2、說說詩意。

  二、學習《觀書有感》。

  1、揭示課題,介紹作者。

  2、同桌討論題目意思。

  3、自學全詩,解詞釋句。

  (1)讀準字音,讀順詩句。

 。2)邊讀邊想,做上記號。

 。3)小組交流,解決問題。

  4、集體交流。

 。1)指名讀,正音。

  (2)理解詞語:鑒、徘徊、如許、源頭活水

  (3)點名逐句理解詩意。

 。4)看圖連說詩意。

 。5)再讀詩歌,讀出感情。

  5、深化理解,領悟詩情。

 。1)自讀,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和說明的道理。

 。2)重點理解“為有源頭活水來”。

  (3)聯(lián)系學習和生活實際,交流自己的感悟。

  板書設計:

  16古詩兩首

  《觀書有感》

  鑒、徘徊、如許、源頭活水

  文獻摘錄:

  朱熹(1130~1200),南宋著名的`理學家、教育家。字無晦,號晦庵,徽州婺源(今江西婺源)人。歷事高宗、孝宗、光宗、寧宗四朝。他學問廣博,治學勤奮,一生中共撰寫了50余部著作,對經(jīng)學、史學、文學、樂律以及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。他的詩能用鮮明的形象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,有的詩寓意含蓄,具有哲理。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2

  教學目標

  1、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背誦課文。

  2、學會本課生字,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。

  3、能聯(lián)系課文內(nèi)容理解詩句的意思,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。

  4、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,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(nóng)村兒童生活的情趣,激發(fā)熱愛大自然、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。

  教學準備:

  課文朗讀磁帶等。

  教學時間:

  兩課時

  教學過程:

  第4課 第一教時 總第16教時

  一、舊知導入,揭示課題

  1、回憶讀過的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,指名背給大家聽一聽。

  2、今天,我們又要學習兩首描寫奏的詩。

  二、初讀全詩,讀準讀通

  1、釋題、簡介作者。

  2、自讀全詩,要求讀準生字的音,讀通句子。

  3、讀后檢查。

 、懦鍪旧,指名認讀。

 、浦笇W生書寫生字。

 、侵该首x,正音。

  三、自學全詩,解詞釋句

  1、在小組內(nèi)討論詩歌中寫的.是哪個季節(jié)的景色?

  2、分小組討論,弄懂相關詞語的意思。

  3、全班匯報。你已理解了哪些詞語。

  4、詩句的意思知道嗎?小組互相討論后集體交流。

  5、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次朗讀全詩,讀出感情。

  四、深化理解

  1、讀一讀這首詩,邊讀邊想,在頭腦中再現(xiàn)詩句描繪的畫面,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。

  2、作者寫出了我們童年生活的樂趣,你喜歡這首詩嗎,練習背誦。

  3、同學們,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(jīng)歷?當時你是怎么做的,心情怎樣?請說一說。

  五、作業(yè)

  1、把《村居》的內(nèi)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,講給同學聽一聽。

  2、背誦。

  3、抄寫詞語。

  第4課 第二教時 總第17教時

  一、復習

  1、背誦《村居》。

  2、說說這首詩的意思。

  二、學習《宿新市徐公店》

  1、揭示課題,簡介作者。

  2、題目是什么意思,小組內(nèi)討論。

  三、自學

  1、自讀,要求讀準字音,讀順句子。指名讀詩并正音。

  2、逐句邊讀邊想: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了,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?分別做上記號。

  3、分小組交流。

  四、全班匯報、評議

  1、指名讀。說說讀的好在哪里,還有什么不足。

  2、交流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。

  3、誰能說說句子的意思?

  4、看圖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。

  五、深化理解

  1、輕聲讀全詩,想想詩人寫的是什么季節(jié)的景色,你是從哪個地方看出來的。

  2、為什么黃蝶飛入菜花中就無處可尋了呢?

  3、讀了這首詩,你還體會到了什么?

  4、指導朗讀,背誦。

  六、自讀全詩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詩的意思。

  七、作業(yè)

  1、朗讀,背誦。

  2、根據(jù)《宿新市徐公店》的詩意,畫一幅暮春圖,涂上顏色,比比誰畫得最好。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3

  一、教學目標

  1.了解《古詩十九首》,了解五言詩的特點。

  2.體會《迢迢牽牛星》中疊詞使用的妙處;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。

  3.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,結(jié)合自己的體會來欣賞詩歌。

  二、教學難點與重點

  體會《迢迢牽牛星》中疊詞使用的妙處;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。

  (重點)

  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,結(jié)合自己的體會來欣賞詩歌。(難點)

  三、教學方法及設想

  以教師點撥和學生討論相結(jié)合的方式,以小練筆輔助教學效果的辦法,利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。

  四、教具與教學媒體

  多媒體教學

  五、教學時間

  一課時

  六、教學過程:

  1.新課導入:欣賞圖片讓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

  2.出示教學目標。

  3.作品介紹,寫作背景介紹。

  《迢迢牽牛星》選自《古詩十九首》,《古詩十九首》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,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(tǒng)《文選》。這十九首詩沒有題目,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題目。詩作表現(xiàn)了動蕩、黑暗的社會生活,抒發(fā)了對命運、人生的悲哀之情,藝術風格含蓄動人,樸素凝練。劉勰《文心雕龍〉稱之為“五言之冠冕”,鐘嶸《詩品》贊頌它“天衣無縫,一字千金”。

  古詩已形成一種特定含義專類名稱:它與兩漢樂府并稱,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,并發(fā)展成為一種新詩體,后人有不少擬古作品。

  4.朗讀課文(點撥字詞和讀法)

  1)給三分鐘時間,學生自我朗讀,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初步揣摩課文的意蘊。

  2)全班齊讀課文,點撥字詞和讀法。

  注意掌握五言詩的朗誦節(jié)奏。如“迢迢/牽牛星,皎皎/河漢女”,“盈盈/一水/間,脈脈/不得/語”。

  5.全班讀書,自學下列問題:

  (1)請同學們自行鑒賞詩歌、展開聯(lián)想、說說你喜歡的詩句。

  (詞、句、藝術手法)教師進行適當點撥。

  (2)分析詩中的疊字的作用。

  (3)《迢迢牽牛星》全詩沒有一字直接寫織女對牛郎的思念,卻處處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,這種藝術效果是如何達到的?

  (4)本詩的創(chuàng)作目的是什么?(主旨)

  6.學生討論,互助答疑(8分鐘)

  7.師生合作探究。

  (1)點播:

  A、這首詩的意象就是一個人,她就是織女。為什么用“河漢女”而不用“織女星”?與前面的“星”重復,又不押韻,而且河漢女還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動和情態(tài)。起筆就引導人們抬頭仰看深邃廣闊、星漢燦爛的夜空,讓人們神思直飛向那個凄婉美麗的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。

  B、“擢”讓人如見其形,“弄”讓人如聞其聲。這句既寫出了織女的勤勞,又寫出她試圖借忙碌的勞動來掩飾排遣自己的愁思。

  C、織女是天上最能織布的人,而且那么忙碌,卻織不成一匹布,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沒有心思織布,織女內(nèi)心強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。這句該讀出怎樣的語氣?傷心

  D、銀河很清很淺,應該能自由往來,那為什么兩人卻不能見面呢?是有人壓制了她的愛情。這句朗讀時應該讀出什么語氣?表現(xiàn)了怎樣的感情?反問的語氣,表現(xiàn)了怨恨、痛苦的感情。這句不是與“迢迢”相矛盾嗎?因為思念而覺得距離很遠?臻g距離上理應相去不遠;然而情感的相思卻又因無法傳遞顯得非常邈遠,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。

  E、讀了這句,你仿佛看到什么樣的畫面?一位女子淚光盈盈地站在水邊,含怨帶愁地望著牛郎的方向。以女子的飽受離愁、楚楚動人、凝眸深情遠視的神態(tài)結(jié)束,既給人以美感,又讓人想象回味。

  (2)迢迢:寫星空的距離,遠

  皎皎:寫星的光輝,亮

  纖纖:寫手的形狀,秀美

  札札:寫織機的聲音,(織布繁忙)

  盈盈:寫水的形態(tài),清且淺

  脈脈:寫人的神情,含情

  (3)詩作是讓織女的深情通過她的活動、情態(tài)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(xiàn)出來的。比如,織女整日忙碌在織布機上卻織不出布匹,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,那么她又為什么要徒勞地上機呢?恐怕是為了轉(zhuǎn)移、排遣苦悶。隔河相望,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,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。同樣,在見面的阻隔只有“盈盈”一水時,“不得語”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。

  (4)詩篇借寫織女隔著銀河遙望牽牛的愁苦心情,實際上是比喻思婦與游子相思,抒發(fā)人間別離之感。

  如果再進一步聯(lián)系《古詩十九首》產(chǎn)生的`時代氛圍特征及其所表現(xiàn)的對現(xiàn)世人生的思維深度,我們可以這樣說,詩篇在表現(xiàn)思婦與游子相思,抒發(fā)人間別離之感的同時,深深流露的是對美好人生與理想的憧憬,是對這種人生與理想不能實現(xiàn)的嘆喟,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悲涼。

  8.小結(jié)詩歌鑒賞的方法:

  (1)把握詩歌的特點。

  (2)從了解作者、寫作背景等方面來理解古詩。

  (3)反復誦讀,品味,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。

  (4)抓住關鍵字詞或詩句,以點代面。

  9.當堂練習:(賞析《杳杳寒山道》)寒山

  杳杳寒山道,落落冷澗濱。

  啾啾常有鳥,寂寂更無人。

  淅淅風吹面,紛紛雪積身。

  朝朝不見日,歲歲不知春。

  寒山是貞觀時代的詩僧。長期住在天臺山寒巖,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,盈六百首,現(xiàn)存三百余首。語言明淺如話,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,內(nèi)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,多描述世態(tài)人情,山水景物。詩風幽冷,別具境界。這首“杳杳寒山道”,很能代表他的風格。詩的內(nèi)容,寫寒巖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,最后見出心情,通篇浸透了寒意。首聯(lián)寫山水。“杳杳”言山路深暗幽遠,“落落”言澗邊寂寥冷落。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,頓覺寒氣逼人。次聯(lián)寫山中幽靜,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。三聯(lián)寫山中氣候,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(huán)境的冷峻。尾聯(lián)結(jié)到感受:山幽林茂,不易見到陽光;心如古井,不關心春來秋去。前七句渲染環(huán)境的幽冷,后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。

  這首詩除了用景物渲染氣氛、以氣氛烘托心情這種傳統(tǒng)的表現(xiàn)手法之外,使用迭字是它的特點。通篇句首都用迭字,是不多見的。顧炎武《日知錄》說:“詩用迭字最難。《衛(wèi)風。碩人》……連用六迭字,可謂復而不厭,賾而不亂矣。”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:復而不厭,賾而不亂。要做到這一點,關鍵在于變化。寒山這首詩使用迭字,就很富于變化!拌描谩本哂杏陌档纳矢校骸奥渎洹本哂锌諘绲目臻g感:“啾啾”言有聲:“寂寂”言無聲:“淅淅”寫風的動態(tài)感:“紛紛”寫雪的飛舞狀:“朝朝”、“歲歲”雖同指時間,又有長短的區(qū)別。八組迭字,各具情狀。就詞性看,這些迭字有形容詞、副詞、象聲詞、名詞,也各不相同。就描摹對象看,或山或水,或鳥或人,或風或雪,或境或情,也不一樣。這樣就顯得變化多姿,字雖重復而不會使人厭煩,繁賾而井然不亂。

  使用迭字的效果,大抵象使用對偶排比一樣,能獲得整齊的形式美,增進感情的強度。寒山這首詩中的迭字,大都帶有一種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,接連使用,使詩籠罩著一層濃烈的氣氛。再如,“朝”、“歲”,單個的名詞,本來不帶感情色彩,但一經(jīng)迭用,出現(xiàn)在上述特定的氣氛中,就顯得時間的無限延長,心情的守一、執(zhí)著,也就加強了詩意,具有感情色彩了。

  這首詩還由于使用迭字,增強了它的音樂美。借助于音節(jié)的復沓,使人讀起來感到和諧貫串,一氣盤旋,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劃一,把本來分散的山水、風、雪、境、情,組織成一個整體,回環(huán)往復,連綿不斷。

  (1)找出最能直接表現(xiàn)詩人情懷的兩句。

  (2)賞析詩中疊字藝術效果。

  1.“朝朝不見日,歲歲不知春。”

  2.疊字寫出詩人長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,不知時間變化,分辨不出春去秋來的感受,表達他冷漠孤寂的心情,與前面寂靜幽深寒冷的環(huán)境描寫自然融為一體。

  10.課后作業(yè):

  (1)默寫兩首詩

  (2)熟讀成誦。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4

  教學目標

  1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古詩,背誦古詩。

  2、借助插圖、生活實際,結(jié)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,體會詩人感情。

  3、了解詩畫特點,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。

  教學重難點:理解詩歌大意,欣賞詩中景物,領悟詩人情懷,學習表達方法,感受古詩魅力。

  教學過程

  一、以畫入詩,走進詩文。

  1、顯示:《蘭竹石軸圖》(公元1747丁卯)

  《蘭石圖》(公元1749己巳)

  《墨蘭圖軸》(公元1754甲戍)

  《蘭竹圖軸》(公元1758戊寅)

  《山頂妙香圖軸》(公元1758戊寅)

  2、師:同學們,你們知道這些圖都是誰畫的?(鄭燮)看到這些圖有何感受?

  生:略

  3、簡介詩人,揭示課題。

  鄭燮,字克柔,號板橋,是清代歷史上杰出名人,“揚州八怪”的主要代表,以“三絕詩書畫”聞名于世的書畫家、文學家。他的畫以竹、石、蘭蕙為最工,天趣橫溢,神理俱足。今天,我們來學習一首題于《山頂妙春圖軸》上的古詩《題畫蘭》(板書課題)

  二、習文讀詩,明了詩意。

  1、自由讀詩,文通字順。

  2、指名朗讀,集體正音。

  3、二讀古詩,讀出詩的節(jié)奏與音韻。

  4、三讀古詩,借助插圖,了解詩中大意。

  5、全班交流,教師相機指導。(本詩語言明白流暢,通俗易懂,疏通詩意應著力在自由大膽表達上。)

  蘭花本是山中之草,它生長在山頂、巖縫、高崖之顛,香氣飄散四溢、沁人心脾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香”。尤以突出巖石、深深的巖縫中的美好花香更為馥郁芬芳,濃香撲鼻。并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,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,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來到,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進行挽留。

  6、再讀古詩,把握本詩整體意象,基本情調(diào)。

  預設:a、蘭花生長環(huán)境惡劣……

  B、蘭花香氣無與倫比…..

  C、蘭花品性高潔,非凡脫俗……

  D、蘭花深受詩人鐘愛……

  三、精讀品詩,感悟詩情。

 。ㄒ唬┛刺m

  1、作為“三絕詩書畫”的板橋畫風活潑奔放,挺拔沉雄,沖破了繪畫發(fā)展的一切清規(guī)戒律,開啟了一代繪畫新風。來,擦亮咱們的雙眸,仔細看一看他所畫之蘭,你看到了什么?

  2.反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。

  預設:

  生:我看到了蘭花生長在千山疊峰之頂,巖石縫中,環(huán)境十分惡劣?墒撬鼌s顯得那么茂盛,有生機。

  師: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蘭花,請讀——(課件)身在千山頂上頭。

  生:我看到了蘭花的葉子十分傾斜零亂,但是雜亂之中透著一種零亂美感。

  生:我看到了蘭花的不拘一格,其它的花兒是長在平地、泥土或是花盆之中,可是它卻生長在山頂之上,仿佛可以看見世間萬物…..

  師:好一個蘭花知音、憐花之人,請讀——身在千山頂上頭

  (二)聽景

  1、師:高寒之巔,飽覽千山美景,蘭花呀蘭花,你看見了什么?聽見了什么?

  2、學生自讀、想象。

  3、反饋,師疏導學情

  生:我看見了漫山的碧樹、如茵的小草……

  生:我看見了清澈的瀑布,雄偉的大山……

  生:我看見了展翅翱翔的山鷹,活潑亂跳的小兔……

  生:我看見了皓月當空,月光如水,水波蕩漾……

  生:我聽見了潺潺流動的山泉唱著歡樂的歌兒……

  生:我聽見了山風的呼嘯,大地的震撼……

  生:我聽見了牧童的笛聲,知了的蟬鳴……

  生:我聽見了巖石的回聲,鳥兒的呢喃,花兒的呼吸……

  師:蘭花呀蘭花!沐浴著大自然的清輝,享受著山中獨有的清閑,你可真是幽雅脫俗,怡然自得呀。R讀——身在千山頂上頭)

  (三)聞香

  1、師:古人云“蘭生于幽谷,不以無人而不芳”,人們常用“國香”、“香祖”、“王者之香”、“天下第一香”等詞句形容它,而在板橋的筆下,又是如何呢?

  生:——突巖深縫妙香稠(課件出示)

  2、師:香嗎?聞一聞。ㄏ悖┠睦锟闯鰜?

  3、理解“妙香稠”

 。ɑㄏ惚臼撬囊纾囊绲'花香在突巖深縫處聚集。竟香濃到讓人感到粘稠,這種蘭香真是非一個“妙”不能言盡。)

  4、能否將“妙香稠”中的“稠”字換成“濃”“重”“絕”“溢”等?(比較感悟古詩用字精妙)

  5、小結(jié):蘭花身處貧寒之地,不因山巖的貧

  瘠而凋謝,卻孕育大地的精華,吐納著人間絕有的妙香,好一朵妙“花”呀!。(配樂讀一、二句詩——身在千山頂上頭,突巖深縫妙香稠。)

 。ㄋ模┪蛐

  1、師讀:“非無腳下浮云鬧,來不相知去不留”(課件顯示)同學們,你們可曾想過蘭花腳下會有什么喧“鬧”嗎?

  2、生討論交流:

  ——有游人上山郊游,踏青賞景…

  ——有車馬快遞飛馳而過…

  ——有采藥者前來驚擾…

  ——有詩人學者高聲喧嘩,談詩論道…

  ——有姑娘小姐尋香采花…

  3、換位思考:師:假如是你聽到這些喧鬧,你會如何?而蘭花呢?(來不相知去不留)為什么?

  4、感悟蘭花品性(不與浮云游塵為伍,兩耳不聞,兩眼不看塵世喧鬧,追求自我,吐納芬芳,超凡脫俗,淡泊自足)(配樂個性朗讀3、4句)

  過渡:蘭花至真至純的秉性令人激賞,至香至美的風采令人留念,然而令人不明的是為何大畫家板橋(出示課件)——“板橋?qū).嬏m竹,五十余年,不畫他物!保ò鍢颉邦}畫竹”中自述)

  四、多元賞詩,升華詩境

  1、賞蘭竹之姿(課件伴樂再看一次前面各圖軸)

  2、聽板橋之史

  鄭燮,30歲前以讀書教書為主,康熙秀才,后賣畫揚州,以活潑奔放,挺拔沉雄的筆墨,振聾發(fā)聵地反擊了純以臨摹為能事的毫無生氣的如意館畫派的靡靡頹風,革新畫的意境,大膽創(chuàng)造。他文筆敏捷,心思高曠,詩文書畫,幾乎是信手拈來,嬉笑怒罵皆成文章。為“揚州八怪”之首,39歲中雍正舉人,44歲乾隆進士,曾任山東范縣,濰縣縣令。做官期間,不肯逢迎上司,頗能關心人民疾苦,饑荒年歲,曾因擅自開倉賑濟,撥款救災,濟人無數(shù),但卻因此獲罪罷官,為官十二載,看透官場黑暗,秉直清廉,體恤百姓,愛民如子,“恨不能填滿普天饑債”。罷官臨行前,百姓都來送行,板橋雇了三頭毛驢,一頭自己騎,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,一頭馱行李,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,卻清廉如此,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,依依不舍,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,畫上題詩一首:

  烏紗擲去不為官,

  囊囊蕭蕭兩袖寒。

  寫取一枝清瘦竹,

  秋風江上作漁桿。

  從此,鄭板橋回鄉(xiāng)以畫竹賣畫為生,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節(jié)氣的一生。

  3、賞析《題畫蘭》的表達方法。

  師:身處高寒之地的蘭花與板橋有何共通之處?

  蘭花鄭板橋

  身處劣境堅持操守

  卓爾獨立VS淡泊自足

  淡泊脫俗追求個性自由

  四時不謝倔強不馴

  (借物言志)

  4、“綴文者情動而辭發(fā),觀之者披文以入情”,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次領略畫中之詩,詩中之人吧!(美讀古詩,背誦古詩)

  五、拓展誦詩,凝出詩味。

  1、板橋作為文學家,書畫家,雖畫路較窄,尤愛竹蘭石,是因為畫如其人,人如其畫,詩文寓托,意境雋永。

  2、讀一讀下面兩首詩,品一品其中詩味。

  竹石 柱石圖

  鄭燮 鄭燮

  咬定青山不放松,誰與荒齋伴寂寥,

  立根原在破巖中,一枝柱石上云霄,

  千磨萬擊還堅勁,挺然直是陶元亮,

  任爾東西南北風。五斗何能折我腰。

  3、反饋交流,積累古詩。

  六,鞏固習詩,提升詩趣。

  1、書法抄寫本詩,并為之配畫。

  2、選自己得意的一幅畫,題一首小詩。

  板書設計

  題畫蘭

  千山頂上 → 妙香稠

  浮云喧鬧 → 不相知

  借物言志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5

  教學目標:

  1、能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誦讀古詩,背誦古詩。

  2、了解“夏日絕句”的時代背景,進一步理解古詩內(nèi)容。

  3、理解古詩,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(借古諷今,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,諷剌南宋統(tǒng)治者屈辱偷生,逃跑妥協(xié)的行徑,表現(xiàn)了詩人的愛國情懷)

  4、朗讀并背誦古詩。

  學情分析:

  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字,卻是精髓的凝練。這首詩起調(diào)高亢,詩人在一開始就表明了人生價值取向: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,為國家建立功業(yè);死了也要為國捐軀,成為鬼中的英雄,愛國激情,溢于言表。可是南宋朝廷茍且偷安,只顧自己逃命,拋棄中原河山,不顧百姓死活;在此情景下,詩人憶及當年英雄項羽,突圍烏江,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回江東,重整齊鼓,項羽覺得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,寧死不屈,殺敵數(shù)百后自刎。全詩用質(zhì)樸的語言,無情鞭撻、譴責南宋當權(quán)派的無恥行徑,鏗鏘雄健,透露出詩人滿腔激憤感慨。

  重點難點:

  1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,進一步領會理解古詩內(nèi)容。

  2、通過合作交流,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

  教學過程:

  一、課前渲染

  播放MTV《霸王別姬》

  二、導入:

  1.師:古今中外,你知道哪些英雄?

  中國人向來成王敗寇,但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戰(zhàn)爭,曾出現(xiàn)過這樣一位大名鼎鼎、叱咤風云的英雄,他卻是因失敗告終,而倍受尊崇的悲劇式人物,他就是西楚霸王――項羽。你了解項羽嗎?

  2.歷史上有許多文人墨客寫文章評述過項羽,其中最著名的是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詩人李清照的《夏日絕句》。歷史上女性作家本就廖若晨星,李清照獨出群芳,是最優(yōu)秀的一個。她學識淵博,才華出眾,工于詩詞,精通音律,善作書畫。在詩詞創(chuàng)作方面,她的盛名不僅可與宋朝的蘇軾、陸游、辛棄疾比肩,甚至可直追前代大師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今天,我們就來認識這位女詞人,共同欣賞李清照寫的《夏日絕句》。

  3.了解李清照。(1084-約1151)自號易安居士,濟南章丘人,著名女詞人。生于北宋元封七年,逝于臨安,享年七十二歲。她出身于一個具有文化傳統(tǒng)的士大夫家庭,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,她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(jié)婚,婚后居汴京,生活幸福。建炎元年,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,建炎三年,趙明誠病逝于金陵,李清照只身逃難,幾年后居臨安,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。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,后期多悲嘆身世,情調(diào)感傷,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。為“婉約派”代表人物。李清照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(huán)形山的女性!兑装簿邮课募、《易安詞》《漱玉詞》。

  三、品讀體會

  1、通讀《夏日絕句》

  同學們,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,但讀起來壯懷激烈,鏗鏘有力。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。(正音,如“為”念第二聲。)

  (1)用多媒體出示全詩。

  (在激昂的琵琶聲中,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(xiàn),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。)

  (2)提問: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?(悲憤、激昂)

  誰來試著讀一讀?

  (3)指名讀。(一、兩人)

  (4)聽示范讀,全班齊讀

  2、理解詩句的意思

  (1)重難點詞語

 、偃私埽喝酥械暮澜堋h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、蕭何、韓信是“人杰”。

  ②亦:也。

  ③鬼雄:鬼中的英雄。屈原《國殤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靈,子魂魄兮為鬼雄。”

 、茼椨(前232-前202):秦末下相(今江蘇宿遷)人。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,自立為西楚霸王。后被劉邦打得大敗,突圍至烏江(在今安徽和縣),自刎而死。

 、萁瓥|: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。

  (2)注釋

  活著應該做人中的豪杰,死后應該做鬼中的英雄。人們?yōu)槭裁粗两襁思念項羽,就因為他沒有茍且偷生地回到江東。

  3、整體感受詩歌的味道,讀詩不但要讀出味道,更要去體會詩給帶給我們的那種情緒,那種感覺。這首詩給我們什么感受?(慷慨悲壯)這首詩中李清照用了兩個詞語贊頌項羽的英雄氣概,你找到了嗎?(人杰、鬼雄)你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?(人杰:人中的豪杰、人中俊杰、了不起的人物、杰出的人、出色的人。鬼雄:鬼中的英雄、)

  4、成語詞典中有兩個成語給我們展示了項羽的英雄氣概

  拔山蓋世:項羽說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,自己的氣概足以超越天下人。形容力大勇猛,無人能比。出自《史記項羽本紀》

  破釜沉舟:項羽跟秦兵打仗,過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鍋都打破,把船都弄沉,激勵士兵拼死作戰(zhàn),不打勝仗決不生還。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。

  5、讀了這兩個成語,聯(lián)系前兩句詩,你對項羽有何感慨?(項羽認為人活著,就要成為人中的豪杰,為國家建功立業(yè);死,也要為國捐軀,成為鬼中的英雄。不管是生還是死,都要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,這就是項羽的本色。)

  6、指名讀這兩句詩。(慷慨激昂,堅定有力)這兩句詩“驚天地,泣鬼神”,八百年來令多少男兒汗顏,自愧不如。請全體男生再來念一念這兩句詩。

  7、同學們,最令人心動、最令人感慨的還是第四句詩“不肯過江東”。江東,是指江南的東部,江東是項羽的老家。當年,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弟子南征北戰(zhàn),項羽是江東的驕傲。江東的父老鄉(xiāng)親都盼望著項羽勝利歸來。可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呢?

  8.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段悲壯的歷史。秦朝末年,統(tǒng)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,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。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弟子轉(zhuǎn)戰(zhàn)中原,消滅了秦軍主力,立下赦赦戰(zhàn)功。秦朝滅亡后,與劉邦爭奪天下,最終項羽兵敗垓下。此時兵少糧盡,夜聞四面楚歌,項羽見大勢已去,面對虞姬,在營帳中酌酒悲歌:“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,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歌詞蒼涼悲壯,情思繾綣悱惻,史稱《垓下歌》。此際,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物,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、英雄氣短的哀嘆。虞姬,愴然拔劍起舞,并以歌和之:“漢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聲;大王意氣盡,賤妾何聊生。虞姬的這一首《垓下歌》,既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,也是愛情的`悲歌,虞姬為了讓項羽不再有牽掛,唱完《垓下歌》拔劍自刎。相傳當年虞姬自刎后,她流血的地方開出來的花無比嬌艷,從此就被叫做了虞美人。項羽悲痛萬分,在倉促間只好草草掩埋了虞姬,隨即項羽帶兵連夜突圍,被漢軍追至烏江邊,烏江亭長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,漢軍沒有船,讓霸王渡江,日后東山再起。項王說,自己當年與江東8000子弟出征,現(xiàn)在全部戰(zhàn)死,自己不愿茍且偷生,并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,謝絕了烏江亭長的好意,他不忍心將良馬殺掉,將馬送給烏江亭長引渡,然后率領28個子弟兵執(zhí)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,最后項王見到自己的舊部下呂馬童,說:不是我項羽不能打,今天天要亡我,我又奈何,既然老朋友都來了,那就讓老朋友得萬戶侯(劉邦當時用重金購項羽首級),之后自刎在烏江邊,將頭送給了呂馬童,那一年項羽31歲。

  聽了這段歷史,再看看”不肯過江東這一句,你對項羽又有何感慨?(項羽寧死不屈、百屈不撓、悲壯豪邁、光明磊落、浩然正氣、敢作敢為、寧為玉碎、不為瓦全)

  9.同學們,要讀好這一句,讀出項羽寧死不屈、悲壯豪邁的英雄氣概,關鍵是讀好哪一個詞?(不肯)指名讀這一句。

  10.老師突然有一個想法,能不能把“不肯”換成“不愿”、“不想、”不能?(不能)為什么?“不肯”一詞,寫出了項羽以死相報,無愧于八尺男兒之身,無愧于江東父老之托,無愧于“人杰鬼雄”之名。誰再來讀讀這一句。

  11、唐代詩人杜牧在《題烏江亭》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:勝負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江東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。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,僅一河之遙,卻是生死之界;僅一念之間,卻是存亡之抉。項羽這位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,放棄了生的希望,“不肯”不是“不能”,不是“不行”,這就是“士可殺而不可辱”的英雄氣慨,這就是“死不懼而辱不受”的壯志豪情!所以李清照贊頌他“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”(生讀)這兩句詩千百年來吸引著我們,激勵著我們,12、同學們,楚漢戰(zhàn)爭以項羽的失敗而告終?伤纬睦钋逭諡槭裁匆プ匪家晃灰磺Ф嗄昵暗氖〉挠⑿勰?(交流)

  (1)一是因為項羽“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”的英雄氣概;二是因為項羽寧死“不肯過江東”的豪言壯語。)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?咱們來看一看李清照寫這首絕句的時代背景。

  (2)在歷史的長河中,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,正是從靖康之變,金兵入侵中原開始,北宋朝庭倉皇南遷,百姓在金人的鐵蹄下背井離鄉(xiāng),過著流離失所,衣不蔽體的生活,而南宋王朝醉生夢死,不思收復中原失地。我們在五年級曾學過兩首詩是真實地反映了南宋當時的歷史事實的。學生背誦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》和《題臨安邸》

  (3)(課件夏日絕句與題臨安邸)這兩首詩寫出了鮮明的對比,金人入侵,北方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,老百姓(包括李清照一家)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。而南宋朝庭腐敗無能,茍且偷生,醉生夢死,全然不顧國家安危,民族存亡。目睹南宋統(tǒng)治者投降,逃跑茍且偷生的可鄙行徑,公元1129年,李清照途經(jīng)當年西楚霸王兵敗自刎處的烏江渡口,觸發(fā)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,對比宋朝官員的貪生怕死、不肯抵抗,她對項羽寧死不屈、悲壯豪邁的英雄氣節(jié)更加欽佩和贊賞,于是悲憤地寫下這首《夏日絕句》,呼喚南宋能夠涌現(xiàn)出項羽那樣的英雄,早日渡江,與敵死戰(zhàn),還我河山!

  四、熟讀古詩,升華情感

  1、全班誦讀這首詩

  (是。∫粋封建社會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胸懷和氣魄,實在是令人佩服。從她身上,你學到什么?你覺得應該怎樣做人呢?)

  2、學生交流(是的,我們做人,要像李清照那樣,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,抱著“生當人杰,死為鬼雄”的堅定信念,樹立遠大的理想,努力學習,把我們的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,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,讓我們再一次誦讀這首詩吧!)

  3、學生放情誦讀這首詩。

  4、小結(jié):歷史不能以成敗論英雄,這一首詩中的“人杰鬼雄”,既是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贊頌,又是對宋朝懦夫的尖銳諷刺,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氣節(jié)的鏗鏘表白。雖然李清照不是戰(zhàn)場上的英雄,但她的愛國熱情足以配得上“英雄”的美名!同學們,讓我們振奮精神,再次齊讀這首詩,再次感受英雄的氣概。

  五、課外補充:

  (播放《月滿西樓》)李清照的詞流傳千古,下面,我們共同欣賞幾首李清照的詞: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/沉醉不知歸路/興盡晚回舟/誤入藕花深處/爭渡/爭渡/驚起一灘鷗鷺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/濃睡不消殘酒/試問卷簾人/卻道海棠依舊/知否?知否?/應是綠肥紅瘦。聲聲慢尋尋覓覓/冷冷清清/凄凄慘慘戚戚/乍暖還寒時候/最難將息/三杯兩盞淡酒/怎敵他、晚來風急?/雁過也,正傷心/卻是舊時相識。/滿地黃花堆積。/憔悴損,/如今有誰堪摘?/守著窗兒/獨自怎生得黑?/梧桐更兼細雨/到黃昏、點點滴滴/這次第,怎一個、愁字了得!

  六、板書設計:

  夏日絕句

  生當作人杰

  論人生說理

  死亦為鬼雄借古諷今

  壯懷激烈

  至今思項羽

  憶霸王懷古

  不肯過江東

  夏日絕句

  (懷古詩)

  李清照

  生人杰有骨氣

  死鬼雄有氣節(jié)

  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 16

  教學目標

  1.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詞,大體把握詞意。

  2.反復朗誦,品味用詞的凝練,理解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

  3.體會詞中所表現(xiàn)的樂觀曠達的人生態(tài)度。

  教學過程

  一、導入新課,激發(fā)興趣。

  師:“一門父子三詞客,千古文章八大家”,“三詞客”“八大家”分別指的是誰,大家知道嗎?(“三詞客”:蘇洵、蘇軾、蘇轍;“八大家”:唐代的韓愈、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、蘇軾、蘇轍、王安石、曾鞏、歐陽修。)

  師: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詞人蘇軾的一首詞《浣溪沙》,蘇軾又叫蘇東坡,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。他性格直率開朗,而政治道路不順。他寫這首詞的時候便是因“譏諷朝廷”被貶官至黃州。下面我們看一下這首詞的內(nèi)容。

  二、初讀詩詞,掃清字詞障礙。

  1.自由讀,借助注音讀正確,讀流利,讀出節(jié)奏。

  2.指名讀,生評價。(注意讀出節(jié)奏、情感)

  3.范讀,齊讀。

  三、再讀詩詞,整體感知。

  1.學生自由朗讀全詞,并結(jié)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,小組成員間相互討論幫助,然后請學生代表發(fā)言,大家共同補充完善。

  (子規(guī)——杜鵑鳥;白發(fā)——代指老年人;黃雞——代指時光流逝。)

  2.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(nèi)容。

  (參考: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,感悟到人生需樂觀的哲理。)

  3.交流對詞意的理解。

  (在蘄水的清泉寺游歷,清泉寺面對著蘭溪,蘭溪的水向西流去。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,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土。傍晚,細雨瀟瀟,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。誰說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?你看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奔流!不要在老年時感慨時光流逝。)

  四、品讀感悟,體會情感。

  1.山下蘭芽短浸溪,松間沙路凈無泥。瀟瀟暮雨子規(guī)啼。

  (1)詞中有畫,讓我們輕輕地讀讀這句,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?(山下蘭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,松林間的沙路干凈沒有泥土。傍晚,細雨瀟瀟,寺外傳來杜鵑的啼叫聲。)

  (2)這幾句話寫出了清泉寺怎樣的特點?(優(yōu)美的風光和環(huán)境)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?(哀怨惆悵)

  教師結(jié)語: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,景色自然明麗,雅淡凄美。

  2.誰道人生無再少?門前流水尚能西!休將白發(fā)唱黃雞。

  (1)師:“誰道人生無再少?”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?(反問)

  (2)“白發(fā)”“黃雞”比喻什么?(時光流逝)

  (3)蘇軾寫這首詞時,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,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.,而我們卻從“門前流水尚能西!休將白發(fā)唱黃雞。”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樣的人生態(tài)度?(積極向上的人生態(tài)度。)

  教師結(jié)語:這是不服老的宣言,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,對美好未來的向往。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,奮發(fā)向上,對人生充滿信心。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,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(tài),樂觀面對。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。

  五、誦讀和背誦這首詞。

  六、總結(jié)詩詞,拓展延伸。

  師:全詞情景理交融,充分體現(xiàn)了蘇軾積極向上的人生態(tài)度,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。給了我們哪些生活啟示呢?課下結(jié)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,寫一寫。

  板書設計

  浣溪沙

  上片:寫景 浸溪蘭芽——松間沙路——雨中杜鵑

  下片:抒懷 溪水西流——老當益壯—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(tài)度

  教學反思

  在講授這首詞時,我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去感受詞中的意趣,用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同時引導為主,自讀自悟相結(jié)合的教學方法也提高了教學效果。課后讓學生結(jié)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寫受到的啟示和感悟,真正去理解詞人的思想,從而更好地感受其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。

【六年級語文古詩教案】相關文章:

語文古詩教案06-19

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6-24

小學語文古詩教案(精選15篇)08-21

小學語文古詩《詠柳》的教案模板09-25

《古詩》的教案05-31

高考語文古詩默寫精選10-14

古詩《清明》教案07-11

小學語文古詩《送元二使安西》教案優(yōu)秀12-16

高考語文古詩答題模板07-05

初中語文必備古詩09-05